<
t9b8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春情薄 > 第83章
    她只能闭口不言。

    这会儿,两人已经到了灵堂。

    但里头却并不安静,不断有声音传出来。

    寿老夫人声音激动,“将此事压下去,无异于将行舟的尸体再浸入雒水河里!这到底是不得已而为之,还是不愿意而为之,你心里让楚,倒是不用话来支吾我!”

    邬庆川:“可明年开春就是春闱,我是主考官,此次的事情不能闹大,也不能乱查。”

    他无奈的道:“行舟是我看着长大的,虽比不得谢让,但也算是半个弟子,我难道会不愿意为他报仇雪恨吗?可现在就是找不到任何证据,人家就是说他失足落水,我能有什么办法?博远侯府还有林贵妃和齐王呢。”

    齐王是林贵妃的儿子。

    寿老夫人:“真的没有任何证据吗?”

    邬庆川: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寿老夫人紧紧盯着他,“到底是没有,还是你怕事情闹大,藏了起来?”

    屋外,谢让打了个寒颤,碗里的豆腐荡了荡。

    屋内,邬庆川急急道:“嫂嫂,你怎么如此看我,我若是会做这些事情,当初还会被贬去蜀州吗?”

    他似乎是怒了,有些口不择言起来,“当初太子爷那般离世,段伯颜也跟着去了,他们倒是死得干净,我呢?我在他们走之后依旧不改其志,跟齐王斗来斗去,最后一个人去蜀州待了十年!”

    “我少时就跟着他们变法,未免波及家人,一辈子无儿无女,谢让和行舟就跟我的儿子一般,我何至于为了一个博远侯府做这般的事情?”

    他失望道:“嫂嫂,你也太看不起我了。”

    寿老夫人叹气,“我只是情急之下说了一句,你嚷嚷什么。”

    屋子里再次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姜姝心中却开始打鼓。

    她虽然不懂朝堂之事,但基本的朝局还是知晓的,至少知道齐王和先太子的争端。

    当今陛下如今已经有六十三岁——十年后,他依旧健在。姜姝从未听闻过他生过病。陛下的岁数在这里,齐王作为他的第三子,自然也算不得年轻,已经有四十岁了。

    当年,先太子在世的时候,齐王就跟先太子争功。先太子一死,齐王乘胜追击,太子党羽杀的杀,散的散,被贬去了各处。

    比如邬庆川,他就被贬去了蜀州。

    但先太子死了,齐王也没有坐上皇位,陛下立了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。皇太孙当年只有九岁,没有进朝堂,齐王就跟陛下最爱的小儿子魏王争上了。

    争到今日,他依旧没有坐上太子的位置。

    魏王自然也没有。

    而皇太孙却长大了,今年已经有二十五岁,慢慢的也加入了他们的争局里。

    朝堂如今算是三足鼎立。

    十年后,依旧是三足鼎立。

    那时候,齐王都五十岁了。

    姜姝被送走之前,齐王府还没有落败,且隐隐有领先的架势。但魏王和皇太孙面上也没有败下阵来——姜姝当时便觉得,若陛下再活十年——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,那齐王说不定都被熬死了。

    不过齐王死没死她是不知道的,她自己却是先死了。

    这倒是人间惨事。

    她自嘲一番,又小声问谢让,“段伯颜是谁?”

    谢让轻声回:“是先太子的舅舅,镇南大将军,后来弃武从文,回朝堂跟先太子一块支持变法以治。先太子去世后,他也病逝了。”

    他承先生的志向,先生承他们的志向,所以对这两个人他知之甚多。

    姜姝从未听闻过此人。但此时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,她看谢让一眼,见他神色已经平静下来,便先进了屋。寿老夫人看见她来,连忙看向屋外,谢让端着碗跟了进来。

    他道:“老夫人,先生,我想给阿兄含口饭。”

    邬庆川摆摆手,自己去坐在一边,突然悲戚道:“去吧,我如今是白发人送黑发人,你万不可再出什么事情了。”

    谢让应了一声,而后道:“我今日要出去给阿兄在南城那边先定座小宅院,等摆弄好灵堂就送阿兄过去,便在那边入葬了。”

    寿老夫人诧异,邬庆川则蹭的一声站起来,拍桌子道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你这是怨我了?”

    谢让摇摇头,“不是我怨先生,是阿兄怨先生。”

    邬庆川一口气没上来,直接跌坐在椅子上,抹泪颓然道:“我倒是成了罪人。”

    寿老夫人:“行舟连我那里都不愿意去住,你早该知晓他怨你。”

    邬庆川沉默起来,随后道:“既然如此,那你就扶棺过去吧。”

    谢让哎了一声。

    邬庆川不愿意跟谢让僵着,有心要化解,走到了棺材边。

    寿老夫人见此,拍拍姜姝的手,“你随我出去坐坐。”

    姜姝点头,她扶着寿老夫人去了厢房休息,赵妈妈正在里面帮着烧茶,见了她们来,连忙上了茶水,道:“可要吃些东西?”

    寿老夫人疲惫的摆摆手,赵妈妈便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姜姝轻轻为她捶背。

    寿老夫人:“今日实在是辛苦你了,待会儿我让钱妈妈送你回去。”

    姜姝:“嗯……”

    又说,“谢大人要买宅子给苏公子送葬,我有些银子,已经跟他说好送来了。”

    她本只是来祭奠一次,但要挪棺,按照蜀地的风俗,还是要亲人遮黑伞才行。她道,“我已经为他撑过一次黑伞了,便想送到底,那日我还想来一次……”